1921年前7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從此中國人民有了堅強的核心力量。 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與下黨的百姓相見在鸞峰橋,從此,“下黨鄉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一個生動縮影”。

2018年7月13日,電影《相見在鸞峰橋》正式向國家電影局申請備案立項。 2019年7月19日,中宣部劇本中心在北京為《相見在鸞峰橋》舉辦劇本項目論證會,電影從此有了正確的努力方向。

電影在北京舉辦劇本項目論證會 2021年7月3日,電影寧德地區完成首期外景拍攝任務,進入后期制作階段。2021年7月6日,下黨鄉成為“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五個分會場之一。

下黨鄉為“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分會場之一
2023年“七一”前夕,在剛落幕的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地上海大光明電影院,由寧德市和壽寧縣兩級駐滬黨委組織了一場“電影黨課”,100多人集體觀看電影《相見在鸞峰橋》,共慶黨的102周年生日。閩東在滬部分黨員、上海地方黨組織的黨員代表應邀出席,還有30多名慕名而來的上海影迷。兩地黨員和各界人士在此實現一次心靈的碰撞。 作為出品人,沒想到這部電影墻內開花,香飄墻外,在上海會得到如此良好的評價。 鄉親們不忘初心,情系閩東

電影感人的故事、親切的畫面、動聽的插曲,激發了閩東在滬鄉親親切感與榮耀感,將閩東籍觀眾帶回了故鄉的天地,看到閩東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感恩習近平總書記讓閩東、讓中國擺脫貧困的偉大功績。電影生動描繪了福建人民敢拼會贏、銳意創新的“閩人智慧”,充分展現了八閩兒女敬仰、愛戴、忠誠、信賴習近平總書記的真摯感情。 壽寧縣駐江浙滬黨委書記劉巧玲與黨委委員張高生、謝景、龔新菊以及許多閩東籍黨員看完電影后,都覺得這是一部好電影,被劇情感動得流淚,比想象的好得多,值得一看。 
作為世界經濟發達、文化深厚的國際大都市的上海,有著濃郁的觀影氛圍。沒想到《相見在鸞峰橋》在上海受到青睞!應邀參加觀影的上海籍黨員和慕名而來的影迷中,他們懂藝術、看門道。地方黨組代表洪炎鐘書記說:“電影講的是下黨鄉從脫貧到“努力走出一條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的感人故事,卻飽含著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謀略的深刻內涵”;同濟大學博士、“超級媽媽”陳葉芝女士看到完電影后,表示馬上就想去下黨旅游;中藝上海影視研究會副秘書長徐金南激動地說:“我看電影從來沒有掉過眼淚,今天看了以后,確實是非常感人肺腑,太好的電影。我覺得下黨鄉是中國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樣板”!洪炎鐘、宋栽、馬永光等老領導、藝術家們紛紛都在公眾平臺或個人社交平臺上發表了觀后感。本次活動央視電影6頻道全程拍攝。 電影被稱為“藝術的皇冠”。一部電影、一首好歌,可強大一個地方的產業,帶動旅游經濟增長,以文化軟實力撬動旅游經濟,并形成長尾效應。電影《相見在鸞峰橋》實際上已成為下黨文旅新地標,出品人希望通過電影實現下黨鄉文旅融合,打造福建第二個“云水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