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0日下午,在北京89號錄音棚內,這位將中國、西洋美聲集于一身并獲得極高國際獎項的歌唱家吳碧霞老師,正帶著對習近平總書記扶貧思想的深切感懷,用心唱響這一首思鄉追夢曲、鄉村振興進行曲。出于對影片《相見在鸞峰橋》的高度認可和支持,吳碧霞老師本次錄唱全程免費,釋放了吳老師滿滿扶貧情懷,為影片的完美制作助力添翼。

“從海到山,從這頭到那頭,從無到有……”作為世界上單孔跨度最大的鸞峰橋,她架起的是閩東和福建人民從擺脫貧困到鄉村振興之路的必勝信念,連接的是黨心民心與愛心,是鄉情親情與愛情,她既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到下黨時現場辦公、接待群眾的“最難忘的地方”,也是本電影故事發生地的主場景,淳樸的歌詞和優美的旋律,使得影片內涵更為豐富。 電影《相見在鸞峰橋》與片尾曲《橋》,均以橋為名,講述了橋里橋外的下黨故事,延伸了中國脫貧與鄉村振興精神內涵,詮釋“下黨故事揭示人類反貧困中國密碼”。 為完美本片音畫藝術的電影屬性,制片單位高調邀請了楊玉鵬和李式耀兩位名家創作片尾曲,還特別榮幸地請到了獲得國際最高獎項的歌唱家吳碧霞老師為《橋》傾情演唱。 
吳碧霞,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歷任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青聯委員,第十一屆全國婦女代表。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民進中央委員,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聲樂家協會副主席。 她先后獲得青年長江學者、全國優秀模范教師、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優秀中青年知識分子等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她在中國聲樂領域參加四次國家級比賽獲得七項大獎,在西方美聲領域參加五次國際聲樂比賽獲得七項大獎,其中一等獎包括:首屆“全國聲樂比賽”民族唱法一等獎、第一屆“中國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第八屆“西班牙畢爾巴鄂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 在世界上舉行了百余場獨唱音樂會,出演中外歌劇、聲樂協奏曲等,出版20張專輯,多次擔任德國“新聲音”國際聲樂比賽,中國音樂“金鐘獎”,中國文化部“文華獎”和“國家藝術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評委。 楊玉鵬(作詞),甘肅省音協副主席,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 李式耀(作曲),福建省音協副主席,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金鐘獎”獲得者。 用一座橋讀懂這份堅守,用一首歌詮釋影片內涵。相信由歌唱家吳碧霞演唱的電影片尾曲《橋》,能連接起影片與觀眾的心,成為福建省向黨的“二十大”獻禮影片的天籟之音! |